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诗歌翻译之补字诀
2017-11-27
点击数:  19937
  • 举要治繁

    诗歌是形象的艺术,也是“跳跃”的艺术,因为它要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就必定会留下很多空白让读者咀嚼。因此翻译时,就必须把“空白”补充上去。而这种补充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性的,不过这种推理,肯定具有“模糊地带”,毕竟这不是数理化的推理。

    ②2017年高考诗歌高考题有5个备选项,这样每句诗的翻译就成了重中之重了。以前只有两个大题时,具体每句诗的意思可能不必都要了解,现在“四联”诗,也只能有四个选项,所以每句的翻译就肯定会落实到选项了。

    ③近几年看,诗歌字面意思的翻译都比较容易,难译之处多在多义词或句间联系

    一、补主语,明诗意

    新课标高考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2016)

    翻译解析

    ①补主语:(汉江)横溃豁中国,(汉江)崔嵬飞迅湍。

    ②补介词:(汉江)(于)中国横溃豁,(汉江)(于)崔嵬飞迅湍。

    ③译:(汉江)(在)辽阔的中原地区四处横流,(在)崇山峻岭间湍急迅猛地飞去。

    设题★:汉江横贯中原大地,波涛汹涌,浪头像一座山一样高大。

    对应高考

    一、勖剑

    古物神光雪见羞,未能擎出恐泉流。暗临黑水蛟螭泣,潜倚空山鬼魅愁。

    ①(剑)未能擎出恐泉流--以“泉”喻剑。

    ②(剑)暗临黑水蛟螭泣,(剑)潜倚空山鬼魅愁。

    ③译:上古神剑闪着寒光,那白色的光茫,让白雪也逊色三分;不敢把剑抽出,因为怕剑会象泉水一样流走;它来到在黑暗的深渊中,就是蛟龙也会怕得哭泣;它潜行到空山中,鬼魅也会愁眉苦脸

    设题★:A.本诗一句是说上古神剑闪着的寒光,让白雪也逊色几分,是从剑光的角度说明剑的不平凡。

    B.这把神剑明晃晃的,闪着流动的光泽,仿佛一汪流动的泉水,有灵性一般。同时写出了害怕剑丢失,对剑的喜爱。

    二、听僧吹芦管   薛涛

    晓蝉呜咽暮莺愁,言语殷勤十指头。罢阅梵书劳一弄,散随金磬泥清秋。

    ①补:(芦管之声如)晓蝉呜咽暮莺愁

    ②译: 吹奏芦管之声如同清晨蝉鸣的声音,又好像傍晚时候黄莺愁畅的叫声。       

    设题★:A秋天,在一个晓蝉呜咽,黄莺悲啼的环境下,僧人触景生情,吹起了芦管。                                        

    三、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李欣  唐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设题★:A世人在长风中自在的来往着,一边走一边欣赏着筚篥的乐声,寒风着吹着古桑古柏的树叶,顿时让人感到寒飕飕的。

    (    )如长飙风中自来往。枯桑老柏寒飕飗……

    ②译:世人只晓听声而不懂得欣赏,(那乐声)恰如那狂飙旋风独来独往。(象)寒风吹摇枯桑老柏沙沙响,(象)九只雏凤绕着老母啾啾唤。(象)龙吟虎啸一齐迸发的吼声,(象)万籁百泉相杂咆哮的秋音。忽然声调急转变作了渔阳掺,(有如)黄云笼罩白日昏昏暗暗。

    四、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补动词)

               海内风尘(我和)诸弟隔,(我)天涯涕泪一身遥。

    2016上海高考)【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设题★:A诗人出城野望,但见远处皑皑白雪覆盖着西山三城的堡垒;近处南浦的清江之上横跨着万里桥,心生萧条之感。

    B.我风尘仆仆来到成都,与诸弟久不通音信,天涯远隔,顿时涕泗滂沱。

     

    译:皑皑白雪覆盖着西山三城的堡垒,南浦的清江之上横跨着万里桥。四海之内战事不断,(我和)几个弟弟被阻隔,音信全无;孤身一人沦落到遥远的天涯(“天涯”“一身遥”),泪下潸潸,凄怆而寂寥。

    朝花夕拾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①(横竹)如“卧龙偃蹇雷不惊”

    译:横竹像卧龙横卧雷霆不能惊

    设题★:画中一条长龙横卧,很是安详,似乎雷打也不能使惊醒。

     

    模拟练兵

    子规  余靖

    一叫一声残,声声万古冤。疏烟明月树,微雨落花村

    易堕将干泪,能伤欲断魂。名缰慙自束,为尔忆家园。

    背景:他与范仲淹为好友,范被贬为陕西四路宣抚使。他对范仲淹的遭贬极为同情,因上奏章慷慨陈词,亦被贬为筠州酒税。这首《子规》是诗感此事而作,在诗中,他竭力为范仲淹辩护。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D )(E

    A.子规声起,一春将暮;而“声声”响起,则此鸟必有万古的沉冤在。鸟冤,即人冤。

    B.第二联描写暮春景色:子规(在疏烟明月和微雨落花中)啼叫,声声泣血,更显悲凉。

    C.子规的啼声,让诗人想起范仲淹的冤屈,不由得涕泪滂沱,眼泪都要流干了。

    D.为了范仲淹,诗人也不想当官了,而是想起了家园,表现出余靖仗义的一面。

     

    E.全诗的核心是一个“冤”字。开首二句,托物起兴,沉郁凄凉;最后两句委婉含蓄。

    二、补介词,明诗序

    浙江高考

    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①补:射虎(于)山横一骑。落魄(于)封侯事,岁晚(于)田间。

    ②调序:(在)山,一骑横出,射虎。(在)封侯事落魄,岁晚(在)男间。(也可在脑海中出现“山”“人”“虎”构成图画,再叙述)

    (在山中)横骑着骏马,引弓射向石头间的“猛虎”(在封侯的事情上)没有实现,晚年落魄成了(在田间劳作)的农夫

     

    对应高考

    一、阮郎归

    皇州新景媚晴春。春晴媚景新。万家明月醉风清。清风醉月明。

      ①“万家(于)明月醉(于)风清”--在清风中陶醉

      ②“醉(于)月明”--在明月中陶醉

      ③调序:(于明月),万家醉(于)风清。(于)月明醉

      ④译:在明月的清辉中,人们陶醉于和暖的春风;(在春风的吹拂下),人们沐浴着皎洁的月光。(用了避复的手法)

                             二、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补:①(自)红颜弃轩昂,(到)白首卧松云。

    ②醉(于)月频中圣,迷(于)花不事君。

    ③译:

    (从)红颜少壮时期就放弃了追求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直到)白发苍苍都卧于松风白云间逍遥自在。

    (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堪为酒中之圣;有时则(在繁花丛中)被美景所迷,流连忘返,不用为事奉君主而操心。

    三、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补:野旷天低(于)树

    译:旷野无垠远处天空(比树木)还低,江水清澈更觉月(与人)意合情投……

    模拟练兵

    江行望匡庐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判断:A风雨近在咫尺,让我心生愁怅。(  X   )

    判断:B“我”仰望庐山高峰峻岭,云雾缭绕,烟霞洞窟,也许仍有六朝高僧在隐身栖息吧,给庐山增添神奇浪漫的色彩。(

    分析:①“咫尺愁风雨”中“咫尺”的主语?--(匡庐

          ②“风雨”前应该有一个介词是?---(因)

          ③“只疑”前应该有一个主语,是?---(“我”)

    全诗翻译:庐山近在咫尺,却因为风雨而让我不能攀登;我怀疑在云雾缭绕的洞穴之中,还有六朝时期的僧侣

     

     

     

     

     

     

     

     

    主语,在首句中。“汉江”是这四句的主语。

     

     

     

     

    主语,在题目中。首句中的“古物”即题目中的“剑”。①有比喻之意。

     

     

     

     

     

     

     

     

     

     

     

    题目暗示描写对象。有比喻之意。

     

    描写对象在题目中。全诗皆比喻。

     

     

     

     

    主语,无暗示,因为主语是诗人

     

     

     

     

     

     

     

     

     

    补主语之后,可知“不惊”的是“横竹”,而不是“雷”。

    ①前四句的主语,都应该是“子规”,以子规喻人。

    ②第二联,要把“子规”放进去。

     

    ②此为翻译第一联

     

    ③此为翻译第二联。注意“子规”在景色中。

    ④“泪”与“断魂”皆由啼声引起。

    ⑤全诗皆是借“子规”抒情,故最后的“尔”亦是“子规”。

    ⑥中心和手法的辨别。

     

     

     

    ①“于”字是常见的补弃介词。

     

    ②在文言文中“于”做状语常后置,所以翻译时,要放到动词前面去。

     

     

     

     

     

     

     

     

     

     

     

     

     

     

     

    ③“从……到……”也是常见的添加的介词。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