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精品高考语文资源

打造优质语文学习空间


现在距2018年高考还有 [ ] 天
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2012届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1-11-8
点击数:  5952
  •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C.莫使金樽空对月 D.小知不及大知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吾得兄事之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对下列各句中的“而”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②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③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④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⑥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⑦死而有知,其几何离⑧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⑨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⑩某所,而母立于兹
    A.①⑧/②③⑥/⑦/④/⑨/⑩ B.①⑨/②③⑥/④/⑤/⑦/⑧/⑩
    C.①⑧/②③⑨/⑤⑥/⑦/④/⑩ D.①⑨/②③⑤/④⑥/⑦/⑧/⑩
    5.下列句子中的“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近日,网上盛传著名词作家张俊以创作了一首名为《坑爹》的歌曲,是为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所写,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老朋友李双江减压。
    B.上周五,跋涉了5个月的2011快乐女声落下帷幕,“黑马”段林希出人意料地坐上总冠军宝座,之前的夺冠热门洪辰与刘忻则分获亚军和季军。
    C.从25日零点起,全国铁路部门新的退票费规定,开车前退票费由原来按每张车票面额的20%计收下调为按5%计收。
    D.他在来信中不无感慨地说,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
    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镕基讲话实录》于9月8日上市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人们对之品头论足,大加赞赏。
    B.在哈尔滨的街头,市民经常看到沿街乞讨筚路蓝缕的乞丐,令人觉得十分别扭。
    C.易立的国字号生涯非常坎坷,不是遭遇伤病缺席大赛,就是屡屡在最后时刻被裁,即便代表国家二队比赛,也总是铩羽而归。
    D.因为缺乏位置感和责任感,他们这几个干部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在他们眼里,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8.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只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B.我迷上网络小说后,有时上课也禁不住拿出手机上网,长此以往,我的成绩开始退步了。
    C.一种偏激的观念认为,而今,文学萧条了,音乐冷清了,话剧玩不转了,小品臭街了,而影视却成了众望所归的主流消费品。
    D.今年第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来势汹汹,昨日全市各级各部门严阵以待,全面做好防抗强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每小题3分)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如礼治、民本、正名、忠恕等。其他学说在《国语》中也约略可见,驳杂的思想体系,使它不可能成为统治者所认可的典型合法的儒家经书。另外,《国语》不但不得孔子的真传,内容上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颇与“子不语怪力乱神”相悖。因此“经”的范围虽在不断扩大,《国语》却不可能为儒者拥护,被统治者选中。
    《国语》的辞采,也影响着人们对它的重视程度。柳宗元称其令世之学者耽嗜,富艳浮夸。崔述曰:“《左传》一言可毕者,《国语》累章而未足也。”《左传》自成一体。语言风格一致,但《国语》诸语亦各有千秋。或长篇大论,侧重理性说教;或小巧精致,语言隽永;或以修辞见长,文字流畅而有气势。可惜语言上的优点,不能令《国语》一体,而诸语风格的差异,也使全书有割裂之感,多给史家留下批判和质疑的借口,哪里还有成为经典的可能呢?
    基于此,《国语》无缘经书之列,进而无缘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失去了广泛流传的机会。尽管如此,其与《左传》关系密切,颇受达官儒士们日常研读的重视,勉强维持着其“春秋外传”的声誉。刘知几《史通?六家篇》定《国语》为一家,为“春秋外传”。称其“六经之流,三传之亚”,是将《国语》视为准经典。
    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将《国语》改隶“杂史类”,其地位下降。但仍有人把《国语》当经典来看,希望将之提升到“经”的地位。段玉裁主张于“十三经”外,加《国语》、《史记》、《说文解字》等,成“二十一经”,可惜没有响应者。廖平于光绪十二年,拟定《十八经注疏范例》,他将《大戴礼记》和《国语》升为“经”,合成“十八经”,终未成。
    9.下列有关“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经”必须是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
    B.“经”是从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
    C.“经”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者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人们的思想的工具。
    D.“经”作为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它是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
    10.下列表述不属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但其思想体系驳杂,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
    B.《国语》没有广泛流传的机会,没有成为中国封建科举法定的科目,只被少数读书人推崇。
    C.《国语》富于辞采,但语言风格的差异,使全书有割裂之感,遭到了史家的批判和质疑。
    D.《国语》没有得到孔子的真传,在内容方面对孔子事迹的记载也与孔子的思想不一致。
    11.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只要是得到了孔子的“真传”,都被统治者认可,确定为“经”。
    B.《国语》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但由于它不是解释《春秋》的,所以没有成为“经”。
    C.《国语》语言风格多样,或长篇大论,或小巧精致,或以修辞见长,自成一体,文字流畅而有气势。
    D.清代编修《四库全书》,《国语》落到了杂史类的地位,而段玉裁、廖平等人都试图将《国语》提升到“经”的地位,但均以失败告终。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共19分)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权:权且
    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延:邀请
    C.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 规:规范
    D.以不视疾为恨 恨:遗憾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以神童荐之 以旌其所为
    B.欲因群材以更治 相如因持璧却立
    C.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 窃为大王不可取也
    D.乃辅臣例宣借者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因而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也曾轻视诏令、役使官兵,因而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从中暴露出了古代文人的性格弱点。
    C.晏殊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可见,晏殊具有文才武略。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以此突出晏殊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4分)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1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3分)
    (2)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3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1分)
    栀子花诗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17.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
    (5分)
    18.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6分)
    五、 默写(21分)
    19、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 。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如是而已。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 。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

    (7)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 。
    (8) 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
    (9)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10)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
    (11) 民生各有所乐兮, 。
    六、语言文字运用(6分)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遗忘是心的缝隙,漏掉了多少珍贵的昨天?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在一个网络论坛里,某人发了一个帖子,向网友请教。帖子的内容是:对一个事物美的感受,与对这个事物的熟悉程度,二者有什么关系? 下面是三个网友的回复。 网友甲:对事物越熟悉,感受到的美越深刻、全面。网友乙:对某个事物全然不知,带着无比的神秘去想象,得到的美感最强烈。网友丙:对事物不可不知,也不可全知,在半朦胧半真切的情况下,得到的美感最强烈。 三个网友的不同回答会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也可以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但不可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共24分,每小题3分)
    1.C
    2.A
    3.B
    4.D
    5.D
    6.B
    7.C
    8.D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9分,每小题3分)
    9、D
    10、B
    11、D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6题。(共19分)
    12.C 13.D 14.B
    15.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4分,错一处扣1分)
    16.①向太后奏事的大臣,需隔着帘子汇报,使太后在帘子内听政,不能看到他们是谁。
    ②我是老毛病犯了,马上就要好了,不值得让陛下担忧。
    (6分,各3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1分)
    18.参考答案:
    17.(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2)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
    18.(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五、 默写(21分)
    19.(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6.)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7.)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8.)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9.)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1.)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六、语言文字运用
    20.
    答案:(比喻疑问)例句:
       ⑴感悟是心的眼睛,读懂了多少尘封的历史?⑵记忆是心的储仓,积累了多少珍贵的往事?⑶回忆是心的双手,拾起了多少珍贵的从前?⑷自信是心的航灯,照亮了多少充实的灵魂?⑸理解是心的桥梁,化解了多少人间的仇恨?⑹理解是心的钥匙,打开了多少封闭的心扉?⑺眼睛是心的窗口,泄露了多少青春的秘密?⑻回忆是心的细线,串起了多少美好的故事?⑼拼搏是成功的基石,铸就了多少辉煌的历史?⑽宽容是心灵的针线,缝合了多少创伤的缝隙?⑾思念是心的原野,开满了多少相思的花朵?⑿时间是易逝的流水,冲淡了多少美好的记忆?(13)爱是心的火种,融化了多少坚硬的寒冰?(14)信念是人生的翅膀,飞越了多少曲折的险径?
    以上均是从正面立意,从不同的方面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和启迪,让人感受到人生的美丽和生活的丰富多彩,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智慧享受。从反面仿写的:
    (1)贪婪是人生的绊脚石,绊倒了多少前程似锦的人?(2)彷徨是心灵的蛀虫,吞噬了多少美好的时光?(3)粗心是命运的盲点,错过了多少成功的机遇?(4)嫉妒是心的腐蚀剂,腐蚀了多少宝贵的友情?
    参考译文: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就会写文章。景德(宋真宗年号,公元1004-1007年)初年,张知白到江南任职,安抚各地,晏殊被张知白以神童的资格推荐给朝廷。皇帝皇召集晏殊与一千多名进士一起在朝廷上进行廷试,晏殊神采飞扬,毫不怯场,使起笔一挥而就。宋真宗对他非常欣赏,赐他同进士出身。两天后,进士们又复试诗赋和时论,晏殊看罢考题后上奏说:“这个赋的题目,我曾在私下里练习过,请给我换个题目吧。”宋真宗喜欢他的诚实不欺,待晏殊写完后,宋真宗看了连连称好。
    宋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暂时代理朝政,宰相丁谓,枢密曹利用都想单独奏见太后,朝臣们对他们二人的要求都不敢做决定。晏殊建言说:“群臣向太后奏事,太后须垂下帘子听奏,都不许单独面见太后。”于是群臣就按晏殊的建议做了决定。跟随皇帝到玉清宫,后面跟从的人手持笏板迟到了,晏殊非常生气,用笏板撞落了侍从的牙齿,御史以此为由上奏弹劾他,他也因此被贬为宣州知州。几个月后,又改任应天知府。晏殊延请范仲淹来教授学校的学生。自从五代以来,天下的学校教育都被废弃了,大兴学校教育就是从晏殊开始提倡的。太后拜谒太庙时,要安排穿戴衮冕的礼服,太后询问晏殊,晏殊用《周官》上太后着装的规矩来应对。这时,陕西方面正在发生战争,晏殊请求撤除内臣宦官监军的制度,不把固定呆板的阵法图交给众将领,使得宋军能够便于攻守,应敌致胜;及时招幕弓箭手进行训练,以作好战斗的准备;晏殊还请求拿出皇宫中多余的物品来充实边防军费。这些建议都得到了施行。
    晏殊平时喜欢结交贤才,当时的知名贤才如范仲淹、孔道辅都出自他的门下。等到晏殊做了宰相,便更加致力于提拔有才能的人,范仲淹、韩琦、富弼都是在这一时期被提拔到了重要岗位上,这些人都是一时的人才。宋仁宗也励精图治,想依靠这些人才的辅佐开创崭新的局面,而那些得到帝王宠爱的小人却感到很不利。孙甫、蔡襄上奏说:“宸妃是陛下的生母,但是晏殊在被下诏给宸妃写墓志时,对这件事却只字不提。”又上奏说晏殊役使官兵建造租房来谋取私利。因为这些罪名,晏殊被贬为工部尚书,颖州知州。但是晏殊是因为章献太后刚刚临朝听政,所以在墓志上不敢直言;而他所役使的官兵,是作为辅弼之臣的宰相按常例可以调用的,当时的人认为这不能说是晏殊的过错。
    一年后,晏殊的病情加重,宋仁宗打算乘轿亲往探视,晏殊得知后,派人急速报告仁宗说:“我得的是老病了,已经快要痊愈,不值得陛下为我担心。”不久,晏殊就去世了。宋仁宗虽然亲自前往致奠,但仍然以没有前来探望晏殊的病情而感到终生遗憾。特地罢朝两天,追赠晏殊任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并亲自在他的墓碑上题写了“旧学之碑”的篆文。
精彩分类
互动交流

© 2007-2017  高考语文网备案辽ICP备08005471号 

友情链接:辽宁省实验中学